0%

数模-优劣解距离法

优劣解距离法Topsis

介绍

TOPSIS (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 )法是C.L.Hwang和K.Yoon于1981年首次提出,TOPSIS法根据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,是在现有的对象中进行相对优劣的评价。可翻译成逼近理想解排序法,国内常简称优劣解距法。

指标分类

  • 极大型指标(效益性指标):越大越好,例如成绩
  • 极小型指标(成本型指标):越小越好,例如费用
  • 中间型指标:越接近某个值越好,例如水质量评估的PH值
  • 区间型指标:落在某个区间最好,例如体温

将所有指标转化为极大型称为指标正向化(最常用)

极小型指标转换为极大型指标的公式:max-x

为了消去不同指标量纲(单位)的影响,需要对已经正向化的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

标准化计算公式: \[ 标准化矩阵中的元素\frac{z_{ij}=x_{ij}}{\sqrt(\sum_{i=1}^{n}(x_{ij}^2))} \]

## 计算得分

计算评分公式:\(\frac{x与最小值的距离}{x与最大值的距离+x与最小值的距离}\)

定义最大值$ Z+=(Z_1{+},Z_2{+},,Z_{m}{+})=(max(z_{11},z_{21},,z_{n1}),max(z_{12},z_{22},,z_{n2}),,max(z_{1m},z_{2m},,z_{nm})) $

定义最大值$ Z-=(Z_1{-},Z_2{-},,Z_{m}{-})=(min(z_{11},z_{21},,z_{n1}),min(z_{12},z_{22},,z_{n2}),,min(z_{1m},z_{2m},,z_{nm})) $

定义第i(i=1,2,...n)个评价对象与最大值的距离$ D_i^+= $

定义第i(i=1,2,...n)个评价对象与最小值的距离$ D_i^-= $

则可以计算出第i(i=1,2,...,n)个评价类对象未归一化的得分:$ S_i= $

0$S_i\(1,且\)S_i\(越大\)D_i^+$越小,即越接近最大值。

使用步骤

  1. 将原始矩阵正向化,所谓将原始矩阵正向化,就是将所有的指标类型统一转化为极大型指标
    • 极小型转为极大型公式:max-x
    • 中间型转为极大型公式:$ M=max(|x_i-x_{best}|,x_i^{'}=1-) $
    • 区间型转为极大型公式:$ M=max(a-min(x_i),max(x_i)-b),x_i^{'}= \[\begin{cases} 1-\frac{a-x}{M},x<a\\ 1 ,a\leqslant x \leqslant b\\1-\frac{x-b}{M},x>b\end{cases}\] $
  2. 正向化矩阵标准化
    • 目的是消除不同指标量纲(单位)的影响
    • 直接使用标准化公式$ z_{ij}= $(每一个元素/sqrt(其所在列的元素的平方和))
  3. 计算得分并归一化
    • 方法即计算得分中的步骤

扩展

  1. 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给评价指标确定权重:\(\sum_{j=1}^m\omega_j=1\)

  2. 基于熵权法对Topsis模型修正

    • 商权法依据原理:指标的变异程度(方差)越小,所反映的信息量也越少,其对应的权值也应该越低。
    • 信息量:越有可能发生的事情,信息量越少;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,信息量就越多。
    • 衡量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:概率